刊名: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672-2124

CN11- 4975/R

邮发代号:82-536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联系电话:010-64813551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专家论坛

  • 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的进展与评价——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张石革;王文;

    春风又绿,岁月更新,一丝情结依旧。未雨绸缪,强强组合,无意独占熬头!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噻嗪类利尿剂(HCTZ)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是目前高血压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线药,其从双途径阻断高血压病理机制,降压疗效显著、服药方便、不良反应较小,且提高患者服药的方便和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成为各国疾病防治指南所推崇的热点。由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主持召开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ARB/HCTZ)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于2010年12月7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和北京药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汝龙教授联袂主持,在京的心脏内科和药学专家刘国树、孙宁玲、华琦、杨新春、王增武、严晓伟、郭静萱、刘梅林、孙忠实、郭代红、孙春华、翟所迪、李玉珍、张石革等出席会议,会议就固定剂量抗高血压药复方制剂的使用现状、特点和治疗优势以及在"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推荐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听取3位专家的主题报告,达成共识:合理联合用药与血压控制达标生死攸关,有深厚的临床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使得本次圆桌会议纪要凸显重要!

    2011年02期 v.11;No.8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2 ]

热点关注

  • 从氯吡格雷的代谢看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孙忠实;朱珠;

    对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骨架,成为心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基石"。但抗血小板药在对抗血小板聚集酶和血小板膜受体的同时,也导致胃肠黏膜损伤和出血,由此所带来的消化道损伤需要平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也带来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和肝酶抑制的权衡。近期报道,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合用会增加心脏突发事件及死亡率,直接挑战了正在临床广泛施行的多个重要用药指南,甚至涉及是否需要修订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指南,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为此,诸多循证研究证实,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CYP2C19等,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和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不但减效而且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示应重视两类药的相互作用,对患者综合评估收益与风险个体化处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用药评价

  • 抗高血压药发展新趋向——复方制剂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张石革;

    目的:伴随高血压发病机制解析和抗高血压药的不断进展,新型复方制剂能够增强降压效果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改善,成为当前抗高血压治疗的主流。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量的循证医学结果证实,复方制剂显示了良好效果和安全性,在控制血压的治疗上标志着一个新里程的开始。结论:日转星移,采用优化的联合用药或复方制剂,正成为降压新趋势和研发热点。

    2011年02期 v.11;No.8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8 ]

用药分析

  • 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徐芳;

    目的:分析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的DDDs是2007年的1.45倍,2009年是2008年的1.43倍。3年中DDDs排序前2位的依次是培哚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6 ]
  • 白纸坊社区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李春玲;

    目的:了解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现状。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站的处方,内容包括:抗高血压药品种、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并进行分析。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消耗金额上分别占前3位,CCB的DDDs最大,ARB类药物的DDC最高。结论:CCB和ACEI在社区高血压用药中占主导地位。

    2011年02期 v.11;No.8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孙福刚;苏宝兰;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医生更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自制调查表统计我院2005—2009年期间所有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计118例的年龄、性别、应用抗高血压药的种类、剂量、用药频率等情况。结果:2005—2006年期间抗高血压药以单一应用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定片、硝苯地平片、盐酸普萘洛尔片为主,2007—2009年以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贝那普利片等药物为主,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情况增多。抗高血压药常用剂量即有明显疗效,与抗精神病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我院对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比较合理,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因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故建议尽量给予服用方便的长效剂型,并及时做好血压监测。

    2011年02期 v.11;No.8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4 ]
  • 2007—2009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陶敏艳;罗敬华;

    目的:对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2009年我院计算机中的药品出库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抗高血压药物的DDD值(限定日剂量)、计算使用频度、销售金额、日均费用,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类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均最高,其次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品种使用频度排序居前3位的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兰迪)、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日均费用趋于平稳。结论:我院医生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基本遵循了科学、安全、有效、适用、经济的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2007—2009年门诊药房调节血脂药应用分析

    张伟伟;胡欣;傅得兴;

    目的:评价卫生部北京医院门诊药房调节血脂药的利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门诊药房2007—2009年口服调节血脂药通过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和分类排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口服调节血脂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他汀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贝丁酸类药物分别居第1位、第2位、第3位,其他各类药物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我院口服调节血脂药的应用情况与国内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也符合目前调节血脂药用药原则。

    2011年02期 v.11;No.8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5 ]
  • 2007—2009年北京18所高校社区医院抗感染药应用分析

    赵蔚;李京梅;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校社区医院抗感染药使用情况。方法:对2007—2009年3—10月北京18所高校社区医院采购的社区零差价药品中的抗感染药品种、购药金额、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购药金额占总购药金额平均为7.43%;用药频度排序居前列的有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结论:抗感染药以口服制剂为主,使用基本合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1 ]
  • 2007—2009年眼用制剂应用分析

    陆海;

    目的:了解天津市眼科医院3年间眼用制剂的使用情况,分析眼用制剂的应用结构,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将2007—2009年眼用制剂按照品种、分类、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眼用制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额排序前4位的是抗感染药、角膜病辅助药、抗干眼症及视疲劳药以及抗青光眼药。国产眼药的销售额占50%以上,抗感染药氧氟沙星眼膏(国产)在3年中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使用数量都稳居前3位,角膜病辅助用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国产)在销售额方面增长最快。结论:我院眼用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固定。院内自制制剂的销售额比例偏低,应发挥院内制剂的自身优势,提高销售份额。

    2011年02期 v.11;No.80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2 ]
  • 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徐艳艳;冯平;郭小红;顾海娟;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规范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2009年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00份,对其合理性使用进行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居前3位的为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不合理使用率为36.5%。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此类药物的应用管理,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2011年02期 v.11;No.80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2010年2570份病历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孙淑欣;邢巧玲;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前半年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0年1—6月出院病历资料,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共有8类55个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最多见,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达66%;二联以上联合使用率达25%。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待提高。

    2011年02期 v.11;No.8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2007—2009年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

    钟立敏;宋俊华;李向荣;

    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临床应用特点,分析用药趋势和合理性。方法:统计2007—2009年门、急诊药房所使用的口服NSAID的品种、数量、消耗金额,分析比较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分析用药特点和趋势;抽取某月门、急诊处方中的NSAID处方,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口服NSAID年用药金额逐年增长,用药频度最高的是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分散片,居第2位和第3位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NSAID处方分析提示本院常用NSAID品种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我院NSAID用药趋势正向着高效、低毒、新剂型、新品种方向发展,但临床要加强NSAID的合理应用。

    2011年02期 v.11;No.80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1 ]
  • 2007—2009年中药饮片应用分析

    刘菁;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中药饮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中药饮片销售量及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清热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在用量上增长幅度最大;清热药在销售金额上增长幅度最大。结论:我院中药饮片使用基本合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2004—2009年补虚类中药饮片应用分析

    周忻;刘萍;牛晓芳;

    目的:分析补虚类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4—2009年的补虚类中药饮片用药数据,采用用量排序法和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补虚类中药饮片用量以29.26%的速度逐年增长,各类药物中补气药用量最大,单品种用药量最大的为黄芪。结论:我院补虚类中药的用药量及金额都在大幅增加,但占中药饮片总用量的比例及用药结构稳定,应用基本合理。

    2011年02期 v.11;No.8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沈珠;张全英;

    目的: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配合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38号文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全院培训和监管,抽取2009年普外科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份,对比分析监管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加强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联合用药比例,术中、术后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及出院带药率上都有所下降,预防用药种类选择上更规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显著降低。结论:自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和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但不合理之处仍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2011年02期 v.11;No.8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9 ]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谢冬梅;葛慧;邢蓉;王群;桑冉;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均是左氧氟沙星针用药频度最高,而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下降。结论:近2年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011年02期 v.11;No.80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7 ]
  • 101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横断面调查分析

    陈惠清;周春莲;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5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目的、联合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 014例住院患者中479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2%。抗菌药物使用病例中,头孢菌素类占20.9%,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占头孢菌素类56.10%,氟喹诺酮类占18.5%,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占15.9%,在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术中和术前0.5~2.0 h应用抗菌药物者占47.5%,用药累计时间小于24 h者占16.3%。病原学送检率为47.9%。其中外科系统仅有11.2%。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要求,但第3代头孢菌素类使用率高,分级管理需加强,外科系统要重视病原学检测,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

    2011年02期 v.11;No.8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白顺民;范哲;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药剂科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检索2008—2009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量、金额,应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增长率低于用药总金额的增长率,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一直占据前3位,且呈现增长趋势。结论: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1年02期 v.11;No.8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0 ]
  • 2006—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高文学;

    目的:对2006—2009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抗菌药物的用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在临床中的地位。结果: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种不断增多。注射剂的消耗金额占绝对多数,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符合全国用药状况,但也存在一些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11;No.8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7 ]

临床试验

  •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三七皂苷R_1含量比较研究

    杨晓静;刘明华;刘田云;常跃兴;余晓东;刘逢芹;

    目的:以三七皂苷R1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A)和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含量差别较大。结论: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较好,可提供复方丹参片中三七质量控制依据;市场中流通的复方丹参片三七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2011年02期 v.11;No.80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4 ]
  • 2007—2009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研究

    吴仲洪;许玉萍;陈雪梅;司徒冰;

    目的:了解我院2007—2009年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细菌室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菌,分析它们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007—2009年共分离了2 501株革兰阴性菌,检出比例在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635株(25.39%)、铜绿假单胞菌483株(19.31%)、肺炎克雷伯菌437株(17.47%)、鲍曼不动杆菌349株(13.95%),这4种菌占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的76.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高度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除了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多粘霉素B对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外,其余的药物对其敏感率都下降到50%以下。结论: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动态监测本院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

    2011年02期 v.11;No.8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感染趋势及其耐药性分析

    李媛;栗志平;鲍文斌;

    目的:通过对我院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感染趋势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病人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检出数为119株,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3.7%)、鲍曼不动杆菌(20.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χ2=21.76,P<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产生多重甚至广泛耐药的几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感染率高,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严重,且产生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提示临床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2011年02期 v.11;No.80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 医院制剂的微生物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曹健;王芳;张卿;张恩娟;

    目的:考察医院制剂的微生物稳定性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医院制剂的留样观察和加速试验,考察制剂中微生物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剂型、温度、湿度、防腐剂对制剂中微生物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结论:严格控制生产和储存条件,可提高医院制剂的微生物稳定性。

    2011年02期 v.11;No.80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9 ]

药物经济学

  • 国产缬沙坦与进口培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严萍萍;戚玮琳;倪焕春;罗心平;

    目的:比较国产缬沙坦(缬克)与进口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费用。方法:7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口服国产缬沙坦80 mg.d-1或进口培哚普利4 mg.d-1,4周末诊室坐位舒张压≥90 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160 mg.d-1和8 mg.d-1,继续服用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参数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0.6%(P>0.05),缬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3.4 mmHg和11.7 mmHg,培哚普利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2.8 mmHg和12.1 mmHg,(P>0.05)。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每月人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5元和124元。结论:国产缬沙坦与进口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没有差别,但国产缬沙坦成本更低,服药依从性及耐受性更好。

    2011年02期 v.11;No.80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用药观察

  • 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分析

    吴飞燕;孟津;

    目的:比较米氮平和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米氮平研究组与文拉法辛研究组,进行对照研究,为期8周。按HAMD总分减分率划分总体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文拉法辛组显效率40.625%,有效率84.375%,米氮平组显效率66.67%,有效率93.33%,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率46.87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率16.67%。结论:与文拉法辛比较,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2011年02期 v.11;No.80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 XELOX方案与FOLFOX方案治疗101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欧传活;吴建语;黄伶茜;文军程;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1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XELOX组54例和FOLFOX组47例进行化疗。XELOX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2 500 mg.m-2.d-1,分早晚2次口服,d1~14。FOLFOX: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d1;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注射,d1;氟尿嘧啶2.4~3 g.m-2,静脉持续输注46 h,d1,2;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d1。每3周重复。结果:XELOX方案总有效率(CR+PR)为46.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8个月,中位生存期13.5个月。FOLFOX方案总有效率(CR+PR)为42.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5个月,中位生存期11.8个月。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近似,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XELOX方案的耐受性、患者依从性更好。

    2011年02期 v.11;No.80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观察

    杨莉;付波;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化疗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总量为64~68 Gy(6~7周),且在放疗d1、d29予以2次FP方案化疗,为DDP 20 mg·m-2,d1~4和5-FU 500 mg·m-2,d1~5。试验组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再静脉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d1~10、d29~39。结果: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75%,2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放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减轻,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2011年02期 v.11;No.80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8 ]

不良反应

  • 18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田霞;唐叶秋;范红春;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度已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ADR监测中心的18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87例报告中,18岁以下的患者有62例,占33.16%(62/187);怀疑药品以头孢匹胺钠为最多,共26例,占13.90%(26/187);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180例,占96.26%(180/187);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普遍,共136例,占70.47%(136/187)。结论: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ADR监测,选择适宜的品种、给药途径,完全有可能在达到最佳临床疗效的同时使ADR降至最低。

    2011年02期 v.11;No.80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分析

    程国印;

    目的:差异性分析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拉西林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95;哌拉西林复方制剂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69,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哌拉西林,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别。结论:重视哌拉西林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1年02期 v.11;No.80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7 ]
  • 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蔡敏;

    目的:了解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表现及其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的360例药品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损害几乎涉及机体的各系统,最多累及系统为神经系统(33.6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1.39%(其中抗感染药占38.5%,中药制剂占11.39%)。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慎重选择给药途径,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2011年02期 v.11;No.80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

药学监护

  • 以诊疗指南为指导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体会

    胡文;李欣;刘惠民;伍婷;

    目的:对以诊疗指南为指导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总结。方法:总结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情况,分析典型案例。结果:我院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诊疗指南,根据指南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和进行用药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诊疗指南有助于临床药师培养临床思维、与医生交流、指导患者用药教育,是临床药师学习的捷径。通过查找、学习、推广诊疗指南,临床药师可以更好地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使医生在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诊疗指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2011年02期 v.11;No.80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从实践中探索新时期门诊患者药物咨询服务

    梁廷翰;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药师在门诊药物咨询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药房2008—2009年用药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药物咨询人数日益增加,咨询内容、方式与时俱进。药物咨询加强了医患沟通,提高了药师素质,促进了医院药学的发展。结论:应加强药物咨询工作,提高药师综合素质,优化咨询硬件设施,扩大药物咨询效果。

    2011年02期 v.11;No.80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8 ]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与分析

    王海滢;刘芳;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开展儿科药学服务,促进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儿科门诊1周的处方,对患儿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885张。处方数前20位的病种中,感染性疾病超说明书用药比例最高,占50.0%,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等。处方数前20位的药品中,布地奈德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比例最高,占73.3%。在所抽取处方中,含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共201张(22.7%),包括2岁以下幼儿应用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类非处方药和口服及静脉用阿奇霉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解热镇痛药处方剂量超说明书,制霉菌素口服剂型外用治疗小儿鹅口疮等。结论:该院的儿科门诊用药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对于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集中的病种及药品,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适当干预。

    2011年02期 v.11;No.80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4 ]
  • 312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帕累托图分析

    韩润凤;徐建华;

    目的:通过对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帕累托图分析,寻找主要因素,及时了解不合理用药集中趋势,为临床药师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分析2009年3月—2010年3月3 12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同时按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分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在11种不合理用药中,4种问题构成主要问题,在13类药物中6类药物构成主要因素。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不合理用药类型有针对地进行有效干预和药学服务,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11年02期 v.11;No.80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5 ]
  • 地区性二甲综合性医院药学技术服务工作的分析与探讨

    金永新;石晓峰;

    目的:了解地区性二甲综合性医院药学技术服务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药事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查看各种药学技术服务工作制度和记录,调阅相关医疗文书,了解药学人员情况和药学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结果:该地区二甲综合性医院中药学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数药学技术服务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结论:二甲综合性医院药学技术工作亟待提高,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须给予重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药学技术服务水平。

    2011年02期 v.11;No.80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基层医院处方管理简析

    陈灵骏;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推进《处方管理办法》[1]在基层医院正确实施。方法:随机抽查海口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门诊处方6 000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191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3.18%。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师、药师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2011年02期 v.11;No.80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