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磊;唐尧;张蕊;
目的:评价成都地区医院用药情况。方法: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7—2009年药品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销售额增长了28.59%,14大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没有明显变化,抗感染药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结论:成都地区药物使用逐渐趋于更加合理,规范。
2011年01期 v.11;No.7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0 ] - 徐红;曾杰;陈昌玉;樊秋红;
目的:调查解放军总医院东病房楼住院患者2005—2007年抗肿瘤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抗肿瘤药的使用品种、消耗数量、用药金额,计算用药频率(DDDs)和日均用药费用(DDC),分析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结果:我院东病房楼住院患者2005—2007年应用抗肿瘤药7大亚类71个品种,用药金额、DDDs总体呈上升趋势,3年中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在用药金额、DDDs和品种数3项指标上都位居首位,中药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多西他赛的用药金额3年来稳居榜首。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2011年01期 v.11;No.7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1 ] - 曹松山;陈海燕;李燕;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合理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每月随机抽查出院归档病历200份,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进行考察。结果:在2 4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 795份,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4.8%,其中单一用药者占79.3%,二联用药者占20.7%。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病原菌检测率达68.7%,检出阳性率为30.9%。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2011年01期 v.11;No.7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4 ] - 叶秀娜;
目的: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以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2008年1—12月份全院手术科出院患者62份病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从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更换药品、联合用药,各类切口围术期用药时间及给药时机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各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分析。结果:62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59例,使用率95.2%,未使用抗菌药物3例,占4.87%。59例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手术前1~5 d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起点高,药物选择不当,单剂量过大,未按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PD)的参数制订给药,间隔药物联用无依据,频繁更换药品,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011年01期 v.11;No.7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3 ] - 司延斌;赵志刚;庄洁;
目的:分析预防用抗癫痫药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颅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设计调查表对患者疾病类型、手术情况、药物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情况开展随访调查。结果:完成调研的125例病例中,患者平均年龄51.2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8 h。使用药物主要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一般术前即开始预防使用药物,疗程多为3~6个月,而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严格按医嘱规律全程用药的患者不足三分之一。结论:对于颅脑术后不建议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应强调个体化给药,定期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011年01期 v.11;No.7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 黄道秋;薛梅;
目的: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5种清洁手术共153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53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两种抗菌药联用占46.4%;预防用药共4类,按使用频次的多少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术前0.5~2 h内给药者10例,术前>2 h给药8例,术后给药135例;手术后停药时间:术后1~2 d 17例,3~7 d 130例,7~15 d 6例。结论: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指征掌握不严,选用品种不当,盲目联用,给药时机欠佳,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1年01期 v.11;No.7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9 ] - 买买提艾力·努尔买买提;阿依古丽·斯迪克;古力娜·达吾提;吐尔洪·阿西木;
目的:对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价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的116份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16份手术病历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19个品种,预防用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与持续时间过长,联合用药没有明确的指征,抗菌药物费用稍微偏高。结论:我院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培训、监督、检查及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011年01期 v.11;No.7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3 ] - 陈燕华;
目的:了解近3年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应用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调研门诊药房2007—2009年主要品种金额、用量、用药频度和增长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前列腺增生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规格有所改变,α1受体阻断剂和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结论:抗前列腺增生药利用基本合理。
2011年01期 v.11;No.7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3 ] - 韩娟;冯玲玲;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6—2009年注射用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6—2009年注射用头孢菌素类在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占较大比例。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2008、2009年增长迅猛,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使用率高。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的应用日趋合理,应加大监管力度,使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安全、经济、有效、合理。
2011年01期 v.11;No.79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9 ] - 姚冰;潘洁;王远光;聂娟;彭晓燕;
目的:了解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儿科用药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10 242张和462份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种类前5位依次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呼吸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均较高,且住院高于门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特别是夫西地酸的使用;儿童使用中药制剂应加强规范;积极学习并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2011年01期 v.11;No.7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98 ]
- 周昕;谢瑞芳;杨金坤;高峰;顾希钧;
目的:研究不同批次华蟾素注射液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批次华蟾素注射液中吲哚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蟾蜍噻咛含量,收集采用不同批次注射液的病例,比较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对不同批华蟾素注射液的吲哚总生物碱以及蟾蜍噻咛的含量研究,可知不同批次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RSD在7%以下;从不同批次注射液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可知,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较稳定,可以放心使用。
2011年01期 v.11;No.7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张雷;靳守东;王晓玲;卢燕;
目的:测定富马酸卢帕他定中9种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PE-9000气相色谱仪、PE TurboMatrix 16顶空进样器、氢火焰检测器、DB-624(30 m×0.32 mm×1.8μm)石英毛细管柱。结果:连续进样6针,精密度良好,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方法稳定,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富马酸卢帕他定中9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2011年01期 v.11;No.7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7 ] - 殷奇;刘胜新;罗金波;
目的: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W-2人结肠腺癌系的体外直接抑制作用及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与化疗药联合应用时的协调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对CW-2人结肠腺癌系的体外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均对CW-2人结肠腺癌系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不同浓度的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联用体外对CW-2人结肠腺癌系的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单用化疗药。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体外对CW-2人结肠腺癌系直接抑制作用,该药与化疗药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2011年01期 v.11;No.7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1 ] - 徐熠;徐玲玲;年华;
目的:通过痛风颗粒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性高尿酸血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步探究其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大鼠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和尿酸(uric acid,UA)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大鼠足肿胀率、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血尿酸值、白细胞计数及肾脏重量系数。结果:痛风颗粒能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足跖肿胀以及患肢压力和步态积分,并能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尿酸水平,高剂量痛风颗粒能明显抑制白细胞增生。结论:痛风颗粒具有抑制炎症及降低血清高尿酸的作用。
2011年01期 v.11;No.7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1 ]
- 王永来;吕萍;周师;高厚明;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α-2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10例,其中对照组皮下注射α-2β干扰素300 IU,1日1次,15 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90.0%、67.3%、69.1%,对照组为74.0%、38.0%、40.0%;随访1年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86.4%、65.5%、65.5%,对照组为70.0%、36.0%、38.0%,免疫功能测定指标有显著增加,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α-2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其能使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2011年01期 v.11;No.7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1 ] - 李普庆;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吸氧、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通过面罩式氧动雾化吸入,以氧流量5~6 L.min-1驱动,1日2次,1次10~15 min;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泼尼松龙40 mg静脉注射。观察治疗7 d后2组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主要参数的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在咳嗽、咳痰、喘憋及肺部哮鸣音、动脉血气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但是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氧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01期 v.11;No.79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6 ] - 施弘;李云攀;洪梅;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便潜血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消化道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8例,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2组便潜血转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18例患者中可评估疗效者101例,其中治疗组完成54例,便潜血转阴25例,有效率46.3%;对照组完成47例,便潜血转阴3例,有效率为6.4%,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便潜血有良好疗效。
2011年01期 v.11;No.7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3 ] - 王海君;王新刚;沈司京;胡卫星;丁卫忠;
目的:研究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7例,定期观察,记录患者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变化以及尿潴留和血尿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用药3个月均见效,12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未发生尿潴留、血尿、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及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联合用药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减轻前列腺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尿潴留及前列腺源性血尿和手术干预的发生率。
2011年01期 v.11;No.7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张吉;韩丽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13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日1次,10 d为1个治疗周期,在化疗开始前2 d开始用药;对照组仅用化疗。2组化疗方案一致。结果:化疗后,治疗组骨髓抑制1度的例数及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时对骨髓抑制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11年01期 v.11;No.7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0 ]
- 史丽敏;余俊先;
目的:分析药物相关性癫痫的发作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文献报道的药物进行总结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多种药物可以引起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诱发癫痫,包括精神和神经系统用药、抗感染药、麻醉药、循环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品和疫苗、激素等。
2011年01期 v.11;No.7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3 ] - 肖顺林;罗宏丽;冯碧敏;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11年01期 v.11;No.7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2 ] - 张胜东;张荣太;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和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风险控制依据。方法:通过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详细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风险控制措施。结果:丹参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剂型、剂量、给药浓度、配伍用药、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制剂纯度等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措施。结论:临床药剂、医务人员只要重视了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风险、影响因素及消除、控制的方法,临床应用风险是可防可控的。
2011年01期 v.11;No.7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1 ] - 池里群;
目的:探讨中药药源性疾病及中药不良反应。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源性疾病所造成的药源性伤害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仅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药品调剂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客观、全面地分析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更有利于避免及减少药源性伤害的发生,保障群众健康,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11年01期 v.11;No.7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4 ] - 周正献;
目的: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12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2009年1月—2010年9月上报的122例ADR报告,分别以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及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1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占4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0.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药物热、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合理规范用药,加强ADR的检测及上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2011年01期 v.11;No.7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程京艳;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复核的重要性。方法:对复核工作中处方复核以及饮片复核两个环节进行分析。结果:在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复核是防止调剂差错产生的关键。结论:医疗机构只有把好复核关,才能保证饮片的质量,处方的安全和有效。
2011年01期 v.11;No.7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1 ] - 李桂娥;
目的:通过退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退药现状,分析产生退药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以减少退药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4332张退药处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退药的原因有药品不良反应、药师主动干预、医师原因、病情变化、收费错误等。结论:医师、药师应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必要的处方退药,保证用药安全。
2011年01期 v.11;No.7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6 ] - 何洁;郭峰;
目的:了解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病历的合理用药状况。方法:2009年9月—2010年4月,每个科室随机抽取10份出院病历(共2480份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00份病历用药基本合理。380份病历中有680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用法不合理、诊治不符及选药不合理、预防用药使用时机不对、溶剂使用不合理、重复用药、配伍不当及相互作用。结论:住院病历存在着诸多的用药缺陷,需要管理部门和临床药师紧密配合,加大考核力度,促进合理用药。
2011年01期 v.11;No.7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1 ] - 董杰;李艳娜;尹玉磊;胡广卉;
目的:观察药师提供不同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患者320例按取药服务模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取药方式,试验组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用药指导及与药物相关的药学服务,随访患者用药依从情况,观察药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6.51%)明显高于对照组(85.41%),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师的不同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影响。
2011年01期 v.11;No.7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5 ] - 王建;邓筱华;
目的:总结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急诊处方的管理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并分析原因,通过行政管理改善全院处方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10年1—9月处方评价表,对2010年前3季度不合理处方登记表通过Excel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并与2009年比较。结果:2010年前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56%,注射剂使用率为37.22%,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共有420张不合格处方,其中不规范处方与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82.86%。结论:处方管理质量较2009年有所提高,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应采取各项干预措施,加强不规范处方与用药不适宜处方持续性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11年01期 v.11;No.7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3 ] - 王启祥;付琦芳;田晓红;张春玲;姚向荣;阮振寰;
目的:探讨建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模式与监测标准。方法: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参照陕西省内医院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经验,结合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特点,制订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程序、内容及标准。结果:临床用药逐步合理,住院患者药品费用明显下降。结论:随着管理制度的落实,临床合理用药逐步规范化。
2011年01期 v.11;No.7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2 ] - 石壬伟;
目的:分析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用药存在的风险,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临床对药品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药疗差错。方法:依据《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药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风险存在于用药的全过程(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护士给药、患者用药)。结论:临床药师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对用药全过程进行监护,通过有效的药学干预,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2011年01期 v.11;No.79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