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婷婷;王玉波;付明;
目的:通过比较奥希替尼与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日均医疗费用,了解奥希替尼在EGFR T790M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为奥希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第1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进展的339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奥希替尼组、化疗组和其他治疗组,使用Graphpad和SPSS软件进行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分析。结果:在疗效方面,奥希替尼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化疗组(11.4个月vs. 4.0个月,P<0.000 1),总生存期较化疗组和其他治疗组更长(36.60个月vs. 25.95个月vs. 16.83个月,P<0.000 1)。日均医疗费用比较,奥希替尼组患者明显低于化疗组(80.86元vs. 150.32元,U=1 947.000,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经第1代EGFR-TKI治疗进展的T790M阳性NSCLC患者,奥希替尼作为后线治疗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
2023年02期 v.23;No.224 136-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程硕;谭琰;丁成成;陈伟航;彭甜甜;张亚丽;王雅蕾;张华伟;李海燕;张佳妮;刘肇恒;王旭;华茜;
目的:探讨黄连阿胶汤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等对黄连阿胶汤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进行筛选,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疾病靶点图,基于STRING平台建立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图,基于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取皮质酮造模的PC12细胞,给予槲皮素、黄芩素,检测细胞活性以及相关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从黄连阿胶汤中共筛选出抗抑郁的活性成分73种,涉及577个靶点,其中283个靶点与抑郁症相关。槲皮素、黄芩素和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PPI结果显示,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蛋白激酶B1是黄连阿胶汤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靶点与有效成分之间有着良好的结合能力。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83个靶点涉及缺氧反应、突触后膜和质膜,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TNF和环磷酸腺苷(cAMP)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黄芩素可以有效改善皮质酮对PC12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等。结论:经过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及体外实验的验证,黄连阿胶汤可通过HIF-1、TNF和cAMP等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治疗抑郁症。
2023年02期 v.23;No.224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科胜;李少峰;昌毅;危佳敏;魏焜;兰智慧;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补元汤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补元汤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补元汤活性成分-靶点相互关系网络图,并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GeneCards等数据库查找COPD的靶点。通过Venny图筛选出补元汤与COPD的共同靶点,将筛选出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实现可视化;利用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vina 1.1.2、Mgltools 1.5.7和Pymol 2.4.0软件实现分子对接。结果:得到补元汤活性成分153个,作用靶点284个,COPD靶点1 038个;补元汤与COPD的共同靶点49个,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进程3 879个,细胞学组分297个,分子功能414个,KEGG通路214条,补元汤治疗COPD的核心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和谷甾醇,PPI结果显示补元汤作用于COPD的机制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肿瘤蛋白p53(TP53)等靶点作用效果显著,其关键信号通路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RAGE)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结论:补元汤能够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COPD,通过山柰酚、槲皮素和谷甾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6、TNF、VEGFA、MMP9和Akt1等靶点,并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小气道过度免疫反应并消除炎症;防止小气道周围肺泡附着点被破坏,并促进血管生成,进而改善小气道功能,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从而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
2023年02期 v.23;No.224 147-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张敏;吴月月;李崇慧;海丽娜;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消化系统中重度慢性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消化系统肿瘤伴有中重度慢性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体力状况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 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与76.67%(23/30);治疗7 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与96.67%(29/30),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力状况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便秘、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6.67%(20/30)、23.33%(7/30)及33.33%(10/30)]均低于对照组[90.00%(27/30)、53.33%(16/30)及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消化系统中重度慢性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减轻不良反应。
2023年02期 v.23;No.224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马宁;周知;周璟;胡嘉嘉;赵立强;陈姣;卢伟英;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PRP)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RIF患者76例,按照冻融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宫腔灌注,分为PRP+G-CSF灌注组(n=38)和对照组(未灌注,n=38)。记录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胚胎移植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PRP+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PRP+G-CSF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88%(30/38)、60.53%(23/38)和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26.56%(17/38)、31.58%(12/38)和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4.35%(1/23)、16.6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异位妊娠发生,且PRP+G-CSF组患者无宫腔灌注不良事件发生。胚胎移植日,PRP+G-CSF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0.20±2.02) mm,较对照组的(9.15±1.51) 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血流类型GⅡ型及以上占比、C型内膜占比为86.84%(33/38)、89.47%(34/38),均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71.05%(2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日,PRP+G-CSF组患者的子宫动脉PI和RI分别为2.35±0.53和0.83±0.08,均低于对照组的2.69±0.49和0.8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G-CSF宫腔灌注能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灌注情况,进而改善其ER及妊娠结局。
2023年02期 v.23;No.224 158-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段小云;仲瑞雪;吴传红;季欧;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及机制。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2015—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挖掘。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化合物及治疗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并构建可视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04张处方,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为熟地黄、淫羊藿及当归;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对为“熟地黄→淫羊藿”,关联性最高的药对为“山药→熟地黄”;演化得到9个推荐的新方。共筛选出药物活性成分67个,药物作用靶点682个,疾病靶点2 374个,交集靶点109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等1 939个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159条信号通路。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大多为补肝肾、强筋骨类药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相呼应,核心药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
2023年02期 v.23;No.224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宁;张金庄;殷璞;王江宇;贾云芬;丁元吉;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后应用香菊胶囊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行FESS治疗的CRSwN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于FESS术后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香菊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症状视觉模拟(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及血清IL-2、IL-6和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和12周的主观症状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5 d的血清IL-2、IL-6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和15 d的血清IL-2、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8.9%(4/45)vs. 2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wNP患者FESS术后联合应用香菊胶囊与布地奈德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下调血清中IL-2、IL-6和CRP的表达水平有关。
2023年02期 v.23;No.224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易贤红;方丽琴;李建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KD)患儿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该院儿科就诊的83例KD患儿为观察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41),均接受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统计两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Th1/Th2细胞比例、GDF-15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患儿尿路感染、心电图异常及血糖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41)。联合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924、-3.644和-3.644,P均<0.01),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t=-11.8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患儿的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Th2细胞比例、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和Th1/Th2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联合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3%(11/41)、21.43%(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KD患儿的整体效果优于单用人免疫球蛋白,可改善患儿Th2细胞活化,维持Th1/Th2平衡,降低GDF-15水平。
2023年02期 v.23;No.224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狄雯雯;陆影;詹红艳;
目的:探讨宣肺通络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雾化吸入和补充液体等,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宣肺通络方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和FEV_1/FVC]、血清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人β-防御素2(hBD2)及粪钙卫蛋白(CAL)含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唇绀和发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FEV_1、PEF和FEV_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AMPT、YKL-40、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唾液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唾液hBD2、粪CA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通络方可降低MPP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肺功能,提高气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少唾液内hBD2、粪CAL含量,治疗效果显著。
2023年02期 v.23;No.224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刘英琦;施喆;孙树刚;周丽媛;杨勇;王晓辉;
目的:探讨澳洲茄碱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对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澳洲茄碱组(以5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细胞)、激活剂组[以2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细胞]和激活剂+澳洲茄碱组(20μmol/L ISO处理细胞24 h后,以5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ERK、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激酶(MEK)和磷酸化ME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0μmol/L澳洲茄碱比较,10、20、30、40及50μmol/L澳洲茄碱均可降低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澳洲茄碱组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侵袭细胞数减少;激活剂组细胞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澳洲茄碱组比较,激活剂+澳洲茄碱组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活剂组比较,激活剂+澳洲茄碱组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侵袭细胞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澳洲茄碱可降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2023年02期 v.23;No.224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郝京涛;赵进;汪利超;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气道炎症、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NRDS患儿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各21例。三组患儿均采取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期组于出生<4 h给药,中期组于出生4~8 h给药,晚期组于出生>8 h给药。统计三组患儿的康复进程、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吸入氧浓度(FiO_2)]、肺损伤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和Toll样受体2(TLR-2)]、气道炎症指标[核因子κB(NF-κB)、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水平。结果:(1)治疗后24 h,早期组患儿的PaCO_2、FiO_2、SP-A、TLR-4、TLR-2、NF-κB和JNK水平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aO_2高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中期组和晚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组患儿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儿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给药时机在NRDS患儿中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出生4 h内给药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轻气道炎症,延缓肺损伤。
2023年02期 v.23;No.224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康亚军;王超;赵婉琳;赵志强;
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改善及对疼痛介质、应激反应和血清内皮素(E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该院肛肠科收治的86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行温阳通络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盆底表面肌电参数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和ET-1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静息阶段盆底肌电信号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快速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盆底肌电信号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耐力收缩阶段和持续收缩阶段盆底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快速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盆底肌电信号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耐力收缩阶段和持续收缩阶段盆底肌电信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PGE2、BK和ET-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血清SP、PGE2、BK和ET-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减少疼痛介质的分泌,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以及血清ET含量。
2023年02期 v.23;No.224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方丽丽;毛庆东;孙彦丽;陈启锋;濮绘绘;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小儿CVA患者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用力肺活量(FVC)]和相关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45/48),较对照组(75.00%,36/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EF、FEV_1和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哮喘控制测试问卷评分和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消积止咳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CVA,可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2023年02期 v.23;No.224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高嘉;黄冀娜;李珍;
目的:探讨川芎提取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作用,并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结合竭力式游泳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动物模型,通过心电图检测大鼠造模前后心电图变化,建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n=10)和实验组(n=10),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给予川芎提取物(100 mg/kg),1日1次,连续干预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大鼠心率及呼吸频率,检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状态,采用电子显微镜检测大鼠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脏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去水平段极性蛋白3(Dvl3)、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LVIDd、LVIDs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LVIDd、LVIDs显著低于模型组,LVEF、LVFS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和电镜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出现损伤,而实验组大鼠损伤小于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Dvl3、GSKβ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而实验组相比于模型组有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提取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anin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2023年02期 v.23;No.224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张翠丽;李静;霍瑞静;李姣;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24和48周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应答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和48周检测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应答率为92.50%(37/40),高于西药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的HBV-DNA、AST、ALT、TBIL、GGT、IL-1β、IL-4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的HBV-DNA、AST、ALT、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西药组,治疗24、48周的TBIL、GGT水平低于西药组,治疗48周的IL-4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与西药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疾病进展事件发生率为2.50%(1/40),低于西药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病毒治疗能促进CHB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应答率,其可能通过改善肝功能与抑制IL-1β、IL-4和TNF-α水平达到治疗目的,能控制疾病进展事件发生风险,用药安全。
2023年02期 v.23;No.224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王盈红;钮慧远;郑晓晓;戚婷婷;朱晓琴;姜玲;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拉贝洛尔、硝苯地平对子痫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12月于该院治疗的254例子痫前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7例)、观察组(1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拉贝洛尔片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心脏指数)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儿)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肌无力、腹痛)。对比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或硝苯地平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8.98%,113/12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5%,123/12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ysC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7.32%,22/127)低于对照组(28.35%,36/12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6%,3/127)低于对照组(11.02%,14/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相比,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效果更好,在未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对患者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更低。
2023年02期 v.23;No.224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