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啸天;黄志鸿;伍超;陆珊;谭影影;巫志姗;吴嘉瑞;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选用Waters公司ACQUITY PRM UPLC BEH C_(18) Column with Van Guard FIT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梯度洗脱的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检测得到的化合物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结合Cytoscape 3.8.2绘制关联网络图,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疾病靶点和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依据从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数据获得的结果,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共从茵栀黄颗粒中分析鉴定了68个化学成分,其中有14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完全确定,主要包括苯丙素类化合物如绿原酸,香豆素类化合物如滨蒿内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黄芩苷。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31个茵栀黄颗粒治疗黄疸的主要靶点,经过度值筛选得到排序居前5位的主要靶点及重要的相关信号通路。推断茵栀黄颗粒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方式,影响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从而治疗黄疸的前期病变等。结论:本研究初探了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机制,为茵栀黄颗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2022年05期 v.22;No.215 520-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马晓;尚昆;林海珊;王婧;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雷替曲塞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系增殖的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0.1%DMSO)、雷替曲塞组(雷替曲塞)、大黄素组(大黄素)和联合用药组(大黄素+雷替曲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大黄素、雷替曲塞和联合用药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以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ACE2、Ang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组(100μmol/L)、雷替曲塞组(40μmol/L)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6.73%、42.39%和68.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雷替曲塞组显著低于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及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结果证实,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ACE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Ang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联合用药组ACE2的表达最高、AngⅡ的表达最低。结论:大黄素、雷替曲塞单药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提高ACE2水平、降低AngⅡ水平,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2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2022年05期 v.22;No.215 527-53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提;王雪;杨云云;丁楠;王学彬;陈井霞;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胆宁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和草本组鉴数据库获得中药胆宁片的化学组分,并根据药动学参数筛选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慢性胆囊炎的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1绘制韦恩图得到两者共有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和疾病共有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后,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实现可视化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利用R语言软件Cluster Profiler GO.R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中药胆宁片与慢性胆囊炎共有靶点60个,其中关键靶点有肿瘤蛋白p53、Cyclin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G1/S-特异性Cyclin-D1、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1等,主要涉及膀胱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结论:胆宁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可能与抗炎、调节胆固醇代谢相关。
2022年05期 v.22;No.215 53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元媛;王欢;周平;刘海林;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和Rg3在免疫微环境中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分为三组,即对照组、Rh2+Rg3组(采用40μg/mL混合有人参皂苷Rh2和Rg3的培养基)和Rh2+Rg3+PD-L1组(将转染PD-L1载体质粒以3×10~3的密度经过质量浓度为40μg/mL的人参皂苷Rh2和Rg3处理)。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L1的表达;采用Annexin-V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凋亡情况;采用EdU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Rh2+Rg3组的P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P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多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h2和Rg3通过调节PD-L1的表达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2年05期 v.22;No.215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帆;张保俭;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律失常(CA)的效果及对心电节律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CM合并CA患者125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胺碘酮、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心电节律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转导分子(Smad2)信号通路情况,分析TGF-β1/Smads信号通路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6%(58/63),高于对照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患者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患者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TGF-β1、Smad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随着治疗效果的提升,血清TGF-β1、Smad2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GF-β1、Smad2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7/63),与对照组(9.68%,6/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DCM合并CA患者,能进一步改善心电节律及心功能,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活性,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2022年05期 v.22;No.215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隽;张秋瑾;徐隽斐;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信封抽签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自拟温阳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糖代谢指标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较对照组(73.33%,44/6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手足麻木、灼热感、感觉异常和肢末时痛等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正中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加快,且研究组患者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温阳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2022年05期 v.22;No.215 549-55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慧;陈卫军;祁琳;王振国;苏彬;朱旭;张磊;
目的:探讨来曲唑片联合益母草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和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PCOS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7例)。对照组患者于月经来潮的第5日开始口服来曲唑片,1次5 mg, 1日1次,连服5 d,此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益母草颗粒,1次15 g, 1日2次,从月经来潮第5日起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此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性激素和糖代谢水平,以及FOXO1、SAP和DAPK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0%(76/77),高于对照组(90.91%,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睾酮)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INS、IGF-1水平及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OXO1、SAP和DAPK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OXO1、SAP、DAPK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片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异常和卵泡凋亡情况。
2022年05期 v.22;No.215 55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蓓;杜明民;张晶;王成益;王强;付达;
目的:探讨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滋肾宁心胶囊,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睾酮(T)、孕酮(P)、性激素结合蛋白(SHGB)、雌二醇(E_2)、神经降压素(NT)、神经肽Y(NPY)、前列环素(PGI_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hemerin蛋白、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_2、SHBG、NT和PGI_2水平升高,NPY、AngⅡ、P和T水平降低,Chemerin蛋白、HOMA-IR水平降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降低,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改善患者性激素紊乱状态,调节NT、PGI_2、AngⅡ和NPY水平,改善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05期 v.22;No.215 556-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邬伟魁;严倩茹;宋伟;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总评归一值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三黄片的质量。方法:测定5个省份13个厂家30个批次样品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总评归一值和聚类分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了三黄片的质量评价模型,聚类分析可初步分类,灰色关联分析与总评归一值可细化排序,3种方法可相互补充。结论:化学计量学适用于三黄片质量综合评价。
2022年05期 v.22;No.215 560-56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祝希敏;谷淑荷;郭丽娜;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匹多莫德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日嗜睡程度、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丙二醛(MDA)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92%,63/65)较对照组(89.23%,58/6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日嗜睡程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显著短于治疗前,AHI和MDA均显著低于治疗前,SOD、LSaO_2、MSaO_2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2%(3/65)、1.5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匹多莫德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同时还能改善其睡眠呼吸障碍程度。
2022年05期 v.22;No.215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静;李翠;于倩;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高龄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来曲唑低剂量组、来曲唑中剂量组和来曲唑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构建超促排卵模型。建模成功后,来曲唑低剂量组、来曲唑中剂量组和来曲唑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照0.13、0.26和0.52 mg/kg的剂量灌胃来曲唑,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在妊娠第6日时,麻醉大鼠后解剖腹腔,观察子宫中胚泡的着床情况,记录大鼠胚胎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病理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 mRNA、eNOS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大鼠子宫内膜中VEGF、eN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发育缓慢,子宫内膜变薄,血管较少,细胞核固缩,胞饮突数量减少,胚胎着床率、平均着床胚泡数、VEGF mRNA和eNOS mRNA水平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来曲唑低剂量组、来曲唑中剂量组和来曲唑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固有层疏松水肿,血管数量增多,胞饮突表达增加,胚胎着床率、平均着床胚泡数、VEGF mRNA和eNOS mRNA水平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使胚胎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升高,可能与促进VEGF、eNOS的表达升高有关。
2022年05期 v.22;No.215 567-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蒋忠洋;孙欢;张丹;贾超;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联合适应性压力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胸肺顺应性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2例A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适应性压力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氨茶碱联合适应性压力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3 d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水平、胸肺顺应性[呼吸系统顺应性(C_(rs))、胸廓顺应性(C_(cw))和肺顺应性(C_l)]、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和动脉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_2)]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IL-33]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PaO_2、SpO_2、C_(rs)、C_(cw)、C_l和SjvO_2较对照组更高,PaCO_2、CO_2CP、Ca-vO_2和CEO_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TREM-1和IL-33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5/46)、6.52%(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茶碱联合适应性压力支持治疗用于A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改善呼吸状态、胸肺顺应性及脑氧代谢,减轻机体炎症,安全性较高。
2022年05期 v.22;No.215 572-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董晶晶;张宁;王晓磊;刘征辉;闫国强;张倩;张俊艳;李宝芬;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复方独活糖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双醋瑞因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独活糖浆。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复方独活糖浆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可显著缓解其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延缓疾病进展。
2022年05期 v.22;No.215 57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勇;刘丹;柴文戍;
目的:探讨桔贝合剂联合氨茶碱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n=46)、常规组(n=46)。常规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桔贝合剂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最大呼气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水平、糖精渡越时间(STT),以及血清IFN-γ、IL-4、IFN-γ/IL-4和Th1/Th2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常规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EV_1、FEV_1%pred、PEF、PEF%pred、IFN-γ、IFN-γ/IL-4和Th1/Th2水平在治疗后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患者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TT短于治疗前,IL-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STT短于常规组,IL-4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2/46)、8.7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桔贝合剂联合氨茶碱治疗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可调节Th1/Th2平衡向Th1优势漂移,促进炎症吸收,提高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改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2022年05期 v.22;No.215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罗仁修;高宏;崔大为;吕晓磊;
目的:探讨丹参素(Dss)对膀胱癌5637细胞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黏着斑激酶(Src/FAK)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ss(0、40、60和80μg/mL)处理膀胱癌5637细胞24 h后,分别命名为Dss-0组、Dss-40组、Dss-60组和Dss-80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中EMT标志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中Src/FA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Dss-0组、Dss-40组、Dss-60组和Dss-80组膀胱癌5637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N-cadherin mRNA、Vimentin mRNA、磷酸化Src(p-Src)/Src蛋白、磷酸化FAK(p-FAK)/FAK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吸光度、迁移率依次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Dss可能通过抑制Src/FAK信号通路来阻碍膀胱癌5637细胞EMT过程,进而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和迁移。
2022年05期 v.22;No.215 584-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戴伍妹;焦黛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95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以住院号末尾单双数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神经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36/43),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85%,2/52)明显低于对照组(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减轻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炎症状态,调节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意识水平恢复,改善疾病预后,用药安全性较高。
2022年05期 v.22;No.215 58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金卓;李晓云;严汝庆;李繁;刘燕飞;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诱导治疗分别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用于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AIDS合并TSM患者1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与伏立康唑组,每组90例。两性霉素B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伏立康唑组患者采用伏立康唑诱导治疗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两性霉素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85/90),伏立康唑组为93.33%(84/9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性霉素B组患者的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伏立康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诱导治疗分别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用于AIDS合并TSM患者的有效性和肝功能损害情况相当,但伏立康唑对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更小。
2022年05期 v.22;No.215 592-594+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梦霞;阎明源;王海若;刘凤智;温春丽;常静玲;高颖;朱陵群;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11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或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偏倚风险评估,应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分级。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研究组患者1 107例,对照组患者1 1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MD=-3.25,95%CI=-3.77~-2.73,P<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1.31,95%CI=-1.51~-1.11,P<0.000 01)、血浆黏度(MD=-0.42,95%CI=-0.60~-0.24,P<0.000 01)、红细胞聚集指数(MD=-0.82,95%CI=-1.37~-0.26,P=0.004)、纤维蛋白原(MD=-0.99,95%CI=-1.85~-0.12,P=0.03)、D-二聚体(SMD=-2.38,95%CI=-3.52~-1.24,P<0.000 01)和凝血酶原时间(MD=1.92,95%CI=1.22~2.62,P<0.000 01)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红细胞比容水平(SMD=-0.33,95%CI=-1.09~0.42,P=0.38)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MD=1.22,95%CI=-1.81~4.26,P=0.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ADE系统评价显示,证据等级为低或极低质量,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和凝血功能。因纳入研究证据等级较低,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更多高质量、高标准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2022年05期 v.22;No.215 595-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徐源;苟小军;曹姗;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2021年11月前发表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其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除复方甘草酸苷外的其他方法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795例受试者,其中研究组400例,对照组3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6.35,95%CI=4.00~10.07,Z=7.85,P<0.000 01),天冬氨酸转氨酶(MD=-31.88,95%CI=-51.14~-12.62,Z=3.24,P=0.001)、丙氨酸转氨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亚组:MD=-14.68,95%CI=-18.15~-11.22,Z=8.30,P<0.000 01;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亚组:MD=-29.52,95%CI=-30.77~-28.28,Z=46.36,P<0.000 01)和三酰甘油(MD=-0.73,95%CI=-1.19~-0.27,Z=3.10,P=0.002)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8,95%CI=0.14~1.03,Z=1.91,P=0.06>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有效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2022年05期 v.22;No.215 603-607+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倪倩;罗太敏;那一凡;李婷;谭玲;
目的:快速评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所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卫生决策者及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和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并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Meta分析和5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比较,使用PEG-rhG-CSF可降低FN发生率,缩短FN恢复时间,但差异的统计学结论不稳定。在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方面,与rhG-CSF比较,使用PEG-rhG-CSF患者的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EG-rhG-CSF与使用rhG-CSF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与rhG-CSF比较,使用PEG-rhG-CSF患者的骨痛或骨骼肌痛的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rhG-CSF在经济性方面没有优势。结论:PEG-rhG-CSF在每个化疗周期仅需用药1次,在预防化疗所致F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不劣于rhG-CSF;目前其临床治疗不具有经济性。有必要开展不同的肿瘤疾病和不同的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完善相关证据。
2022年05期 v.22;No.215 6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